首 页
关于京文
京文团队
合作联盟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孩子下午三四点钟放学,寒暑假期间没人照顾,庞大的市场需求使托管班应运而生。但记者调查了解到,由于没有上级管理单位,本市现有的托管班均无合法身份,要么是私设的托管班,要么是培训学校开展的附属业务。针对政协委员提出的“加强托管班管理的提案”,市教育局表示,目前本市正就重点解决小学生托管和规范托管管理研究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有效解决小学生课后托管这一社会难点。
  现状 小学周边托管班很普遍
  大连市小学通常是下午3点半放学,和家长下班时间不同步;寒暑假期间更是出现监管的空白期。近年来,“托管班”这一形式应社会所需“遍地开花”。记者采访发现,几乎在所有的小学学校旁,都会有几家提供托管服务的机构,而在居民区里,还隐藏着不少家庭式托管班。
  在甘井子区一所小学旁,距离校门三五十米处,有两家英语培训机构,他们的主要业务之一,则是开设托管班。昨天,记者以家长的身份走访了这两家培训机构。“请问有托管班吗? ”在距离学校更近一些的这家英语培训机构里记者询问道。接待人员询问了孩子的年龄后,表示可以接收。该工作人员表示,针对假期他们接收全天托管的形式,上午教孩子新学期的语、数、外课程,下午主要让孩子自己写假期作业。“全天托管每天45元,午饭10元。 ”该工作人员说。
  记者询问午饭的来源,该工作人员表示自己也说不太清楚,应该是从周边饭店订的盒饭。当问及该托管业务的资质,该工作人员有些不耐烦了,说“这个重要吗? ”
  共性 都不具备“托管”资质
  在另一家英语培训机构,记者看到其进门处墙上挂着几个相关办学证书,在办学资质上写着“外语、文化培训”,没有“托管”的字样。“我们都是正规的培训机构,但的确没有托管班资质。 ”该相关负责人表示,不是他们不想办相关的证件,而是根本没有对口审批的部门。“我们算是正规的了,有专门的教室,严格高年级和低年级分成两组,每组都有专门老师辅导孩子功课。 ”当问及老师的资质,该负责人说,“就是我们托管班的专门老师,不需要有教师资格证。 ”
  刘阿姨是位退休的老教师,她把自家当成教室,开设托管班已经有3个年头了。当记者问她是否登记注册时,她表示,没听说哪个部门给发“托管许可证”的。“有的孩子从幼儿园起就一直跟着我,家长信得过我才肯把孩子送来。 ”
  记者采访解到,虽然托管班都不具备应有的资质,家长却不得不将孩子“寄存”到其中。“我们也知道托管班有安全或者卫生隐患。但我和爱人都是外地人,工作又都忙。孩子放学或放假后,只能找个托管班帮忙带。 ”吴女士说。
  调查
  黑托管班占总数的三分之一
  记者了解到,目前的托管班主要有几种形式,包括半天托(主要是针对周三下午放假而出现的托管班)、日托(主要是针对周六、周日家长需要上班而出现的托管班)、假期托(主要针对寒暑假而出现的托管班)等。“我市存在的各类托管班大约有1400多家。”市政协委员汪海伦调研发现,现存托管班存在着收费无标准、管理无规范、监管无依据、孩童无安全等诸多问题。“在现有的1000多家托管班中,具有教育资质的不到五分之一,无教育资质、无营业执照的黑托管班约占三分之一。 ”汪海伦说,比如城乡接合部辛寨子、泡崖子就存在很多这样的黑托管班。“据我们了解,有刚毕业无工作的大学生租个房子办托管班的,有退休的老人租房子办托管班的,有家政服务企业兼带托管班,有具有‘教育咨询’营业执照的私企办托管班的。 ”汪海伦说,而且收费不统一,无固定标准。“我们走访了解到,有每月收费300元的,有每月收500元至1000元的。 ”
  呼吁
  托管班摆脱无部门监管尴尬
  “托管班的无序,应引起各级政府尤其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汪海伦呼吁,应尽快明确监管主体,落实工商、教育、卫生、消防等部门各自的职责,使托管行业纳入政府有关部门日常管理的范畴。同时,应出台相关规定,明确准入门槛。他建议政府应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市托管班作一次全面的摸底检查,对符合条件的托管班进行登记注册,坚决查处直至取缔“黑托管班”。
  在采访中家长们也表示,托管班亟待严格监管,希望国家或大连市出台相关规范,让托管班尽快摆脱无部门监管的尴尬现状。
  答复
  正在研究相关管理办法
  针对社会上反映的“托管问题”,市教育局表示,这是目前我国各城市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中小学生放学早而双职工家长下班晚”这一矛盾直接导致了托管班的产生和存在。经粗略统计,目前市内五区小学生有课后托管需求的人数约为31000人,占五区小学生总数的30%左右。本市各城区小学生托管普遍呈现出数量较大、需求多元的特点。
  大连市教育局表示,正如政协委员在提案中所提到的,目前本市托管班都没有上级管理单位,都属无执照营业,并存在着诸多的隐患。
  收费乱
  本市目前提供托管服务的机构和个体都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许可;
  宣传乱
  为了招揽生意、吸引家长,许多托管班在面对家长宣传时,极尽夸张之能事甚至欺骗误导家长,而对于办班资质却避而不谈;
  隐患多
  部分托管服务中有提供饮食的项目,但缺乏安全卫生管理保障和监管,饮食安全存在隐患;托管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缺乏必要安全预防措施和设施,学生人身安全存在隐患。
  针对上述现状和问题,市教育局表示,目前本市正就重点解决小学生托管和规范托管管理研究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建立小学生课后托管有效模式,规范小学生课后托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动员和整合社会托管资源,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统筹有力、运转良好的小学生课后托管体系,有效解决小学生课后托管这一社会难点。
  落实
  或借鉴外地由学校托管
  “应鼓励学校自办托管班,合理收费,自愿参与。 ”汪海伦举例说,北京市部分小学实行的在15:30后由学校提供一些特长班,每学期开学后可报名,17:00左右放学,报了兴趣班的可以报托管班,一直托管到18:00,不仅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也保证了学生的教育质量和安全。他建议可由政府有关部门联合制定托管收费标准,给予学校和教师相应的补贴,如沈阳沈飞子弟学校,每月收取150元托管费。
  市教育局表示,针对政协委员等提出的相关建议,该局将认真研究落实,有效借鉴包括北京市在内的相关地区的做法,切实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和要求,努力解决好本市学生课后托管问题。由市政府统一协调,责成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出台《大连市校内外托管中心管理暂行办法》,并按照《暂行办法》严格规范托管开办条件、审批程序和管理要求。
  此外,在小学生托管工作上,不仅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担负起直接的社会责任,街道和社区也应积极作为,努力发掘各种资源,面向辖区居民开展小学生托管。同时,积极鼓励个体工商业者和家政服务公司等社会力量进入小学生托管市场。“目前,我市很多此类托管机构因服务质量较好已积累起一定的社会声誉,并形成了一定的托管规模。对这部分托管机构应引导其依照相关法规,通过增加托管经营项目,完善托管软硬件条件,取得合法的托管资质。 ”半岛晨报、海力网记者齐芳芳
  解决托管班之困有难度但值得做
  在百度以“托管班”为关键词搜索,能跳出78300篇新闻,28100000条网页链接。庞大的信息量,毫不费力地展现了托管班的“存在感”。
  严格说来,在目前的监管体系中,“黑托管班”是一个尴尬的伪命题。国内尚无 “托管班”这一法定企业类型,现存的持证“托管班”大多持的是教育培训资质,仅是一种似是而非的“托管”。没有一个明晰的界定,托管班就在 “看护”、“培训”、“家教”等概念间游走。
  这样说起来就有些乱套。既无正规军可言,大家都成了“黑户”。据说铜川市一位比较认真的托管班“班主”跑了七年也没办下来营业执照。无身份无标准,托管班由正常经营衍变成了一个良心活儿,自然会有一些无良人进来浑水摸鱼。
  包括大连在内的许多城市都在研究“托管班”的走向。一些城市的社区、团委甚至边防派出所尝试办起了免费的公益托管班。 “公益”毕竟不是解决问题的主要出路。市场需求最终要交还给市场解决。相信大连现存的1000余家 “无证托管班”中,有为数不少的创办者渴望成为真正合法的企业主,给托管班一个明确身份才是目前的终极任务。
  大连已经着手解决“托管班之困”并进入实质操作阶段的消息让人期待。这个国内多地尝试无果的“大题”,大连或许不能一蹴而就。然而有多大难度就需要多大力度,总不能让大连3.1万个孩子的童年无处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