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翟兰兰 通讯员欧阳丹 实习生郑保玉
“你们单位的时钟时间准吗?挂的位置正确吗?”“‘不劝酒’该不该写入条例?”昨天和前天,分别会聚专家学者、道德模范和市直机关代表的三场“头脑风暴”接连举行,大家一起为武汉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制定建言献策。
该条例目前仍在征集意见和起草阶段,预计将于今年年内正式出台。
文明的社会应涵养“时间文明”
“今天一进这个会场,我发现这个时钟的位置挂得不对,时间只有领导看得见,发言的人看不见,发言时间很容易超。”前天的座谈会上,市政府参事、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赵振宇一语道出,引发热议。随后,他拿出两张规范悬挂时钟的会场照片,其中一张是人民大会堂,会场的四个角落均挂有时钟,看时间360度无死角。
“大家可以再看看,你们的时间都校准了吗?”大家低头一看自己的手表和手机上的时间,果然各有差异,少则相差一两分钟,多的能相差五六分钟。
赵振宇提出,一个文明的社会应当涵养“时间文明”,才能形成运转有序、配合默契的治理格局。他建议将时间文明写入条例。
这一建议引起参会人员的热议。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导宋俭对此表示赞同,他提出,倡导时间文明才能建立起“准时、守时、按时”的好风尚。
“要让大家知道‘时间都去哪儿了’。”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召开专题研讨会,将“时间文明”列入我市对窗口单位的文明考核标准。
公交车不走专用道也应受罚
除了专家学者,不少社区代表也参与了座谈会。
会上,多名基层社区代表对条例的即将出台表示欣喜。江岸区扬子社区书记张桂霞说,过去管理社区里的不文明行为,只能靠劝导,有时候不一定奏效,条例是我们的工作依据。
唐蔡社区居民代表左娜蕾说,作为一名老人,她经常看到年轻人不让座的现象,希望武汉能像北京一样,在公交车上安排一名乘务员,在没人让座时有权力和义务进行劝导。
多位道德模范和先进人物也来到现场。“小处方医生”王争艳认为,应倡导老人错峰出行和倡导文明出境游。
早晚高峰时段,私家车走公交专用道会被处以50元罚款,但细心的市民发现,有时候,公交并未完全严格走公交专用道,而是走入普通车道。
昨天的会上,市直11个相关部门负责人展开座谈。市交委相关负责人建议,高峰时段公交不走专用道,也应受罚,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各种车辆,才能保证交通畅通有序。她还提出,应对让座较多的市民进行积分并给予实际物质奖励,倡导让座习惯。
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提到,希望将“出境旅游应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列入条例。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提到,部分市民有个习惯,早上穿着睡衣出来过早,夏天打赤膊出门,在武汉的一些老城区尤其多见,这极大地影响了武汉市民的形象,属于陋习,希望条例对此进行规范。
“文明行为可以与个人的职位晋升、劳动考核、工资等挂钩。”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建议,将个人文明行为引入到单位的管理体系,调动全体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来参与。
更多人
加入“排队文明”
本报讯(记者陈玲 通讯员黄修杰)前天,本报报道了《钢城12小有座文明“护学岗”》后,青山区文明办、青山区交通大队和青山区教育局立刻做出响应,不仅安排志愿者帮助12小的老师一起协助学生和家长排队,还在全区中小学推广“排队文明”。
青山区文明办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考虑到12小门口车多人多,青山区交通大队每天放学期间派出两名交通协管员,帮助维持校门口马路上车辆来往秩序,保证学生们能够安全通过。在得知12小老师的爱心之举后,附近街道和社区也有不少志愿者希望加入,文明办每天也会安排两名志愿者与老师一起组织学生、家长排队。
12小老师的“文明排队”事迹见报后,青山区教育局相关领导亲自到学校,与学生、家长一起体会这个文明之举。“组织学生排队比较容易,但能够把家长们发动起来,一起带动着排队,却并不容易。”一名工作人员说,难得的是在12小校园内,“排队文明”的影响处处可见,学生们中午吃饭很有秩序地排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