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关于京文
京文团队
合作联盟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原标题:食品摊贩该咋管理校门口该不该设禁区 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听证会收听“好声音”
   占道经营,常常造成交通拥堵;露天加工、不注意生产卫生,又易于导致食品安全事故,堆在小区周边,会扰民,聚在学校门口,影响的则是祖国未来的健康 成长……对于这些食品摊贩如何监管,才能做到既让困难群体借此养家糊口,又兼顾城市安全有序?昨日上午,正在审议中的《陕西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餐饮和 食品摊贩管理条例》召开立法听证会,20位来自经营者、城管执法、食药监管、校园、律师等领域的听证陈述人各抒己见出谋划策。
   看点1:对食品摊贩用登记备案来管行不行
   支持
   摊贩:符合期盼主动接受监督
   31 岁的黄亮是来自汉中的食品摊贩代表,长期制作豆浆。他说,去年以来,通过食药监管人员的培训,摊贩们深知未经许可不能从事食品经营,汉中市政府出台食品管 理暂行办法后,也都按要求及时办理了食品摊贩备案证明,“今天省上从最高层面进行管理,我们认为可行。做食品就是做良心。我们有义务提供真实信息,主动接 受监督。”
   食药监:降低准入门槛让摊贩合法存在
   刘勇刚来自铜川市食药监局,他认为,长期以来,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 小餐饮和食品摊贩的食品安全监管缺乏明确法律法规,成为监管盲区,严格按照餐饮服务许可审查规范的标准审查,均无法达到发放许可证的条件,通过许可备案管 理方式,可以降低准入门槛,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餐饮、食品摊贩就能合理合法存在,接受正常市场监管。
   反对
   律师:可行不合理可能存在性质争议
   “小作坊、小餐饮实行许可制度管理,对食品摊贩实行登记备案制度管理是可行的,但是否合理有待进一步调研和论证。”陕西永嘉信律师事务所律师王芳发 言,与她观点一致的还有西丰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安晓生,他认为,对食品摊贩实行登记备案制度是积极的管理措施,但可能存在对登记备案性质的争议。
   城管:对沿街各类小摊贩做到逐一管理
   程海鹏是西安市莲湖区城管执法局指挥中心主任,多年从事一线城管执法工作,也曾经历商贩管理,对食品摊点实行登记备案制度管理,他认为合理却不可行。建议结合蔬菜便民早市经验,对沿街各类小摊贩做到逐一管理,无许可证件,经营面积不足,超范围经营的摊贩不得经营。
   看点2:校园周边是否应划定食品摊贩禁区
   支持
   家长:看见孩子在校门口买三无产品很揪心
   “每次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学生在学校门口买三无产品觉得很揪心,我让孩子不要买那些食品,但是没有作用。”何胜是西安市第89中学的一位学生家长,他 认为,政府应该加大校园民生工程投入,把放心早餐引入校园,在校园里配制自动售货机,指定正规厂家提供物品,“简单快捷,这样食品质量也有保障。”
   食药监:校门口摊贩多成食品安全隐患
   西安新城区食品药监局李春晓认为,学校周边,特别是上学放学时间段,食品摊贩较为集中,而且经营食品的原料、辅料,存在来历不明,食品原半成品的加 工、卫生、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等无法监控,成为食品安全隐患。“从法律上设定中小学周边200米范围之内不得划分食品摊贩经营区域,能降低食品安全问题发生 几率。”
反对
   摊贩:保护摊贩权益可保留部分
   黄亮深知摊贩艰辛和苦处,“汉中区有汉中四小等三所学校,周边不低于70家食品摊贩,这部分人离开特定区域,生存都存在问题,我认为在科学规划、严格要求、规范经营前提下可以保留一部分。”
   律师:存在上位法依据不足的争议
   陕西丰瑞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安晓生认为,在中小学一定范围内不得划定食品摊贩经营区域,存在上位法依据不足的争议。“如果立法通过后,实际操作中如何处理,是取缔还是迁移,可能会对长期存在的食品摊贩经营与消费者社会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看点3:还有哪些建议
   增加规定不可直接用手碰触食品
 
   “我们发现,有的食品摊贩给顾客找完钱然后继续操作,这相当不卫生。”可炜是西安市新城区魏家凉皮经营商,他建议,在涉及人员卫生的要求中增加规 定,食品摊贩从业人员在产品操作的过程中不可以直接用手接触食品,可以戴上手套进行操作。另外,考虑到一些小摊贩装的食品袋没有任何标志标识,对它的来源 消费者根本不清楚,建议全市场一致应用食品专用包装袋。
   食品摊贩“不达标”就退出
   城管代表程海鹏建议,增加对食品摊贩管理的退出机制和诚信管理机制,建议参考国外犯规记分制的规定,“视违法次数和时间等要求进一步细化淘汰退出规则,必须结合城管执法等一线管理部门的意见,充分考虑经营的诚信守法职责。”
   会后怎么办结合建议内容展开进一步研究修改
   此次听证会上,听证陈述人还提到诸如对食品摊贩的区域划定由谁来划定、街道办事处和乡镇能不能一家就能搞定等问题,会议主持人、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顾东武会末回应,对于这些,省人大常委会将认真调查研究,进行修改。首席记者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