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为“互联网+”时代的法治创新的第二届中国互联网法律政策论坛近日在京召开,论坛聚焦中国互联网立法的历史回顾及未来展望。
该论坛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来自中国互联网协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版权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部门以及腾讯、京东、搜狗等互联网公司的相关部门负责人分别发表了主题演讲。
会上提出,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立法、司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这在版权保护制度方面的挑战尤为明显。比如,内容提供网站未经许可直接上传文字、音乐、影视、软件等作品,以及电子商务平台等销售侵权盗版作品、网络服务商传播侵权盗版作品等。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副司长段玉萍对此表示,自2005年起,国家版权局联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信部、公安部连续10年组织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专项治理“剑网行动”,通过查处一批案件、关闭一批网站、处理一批违法人员,有效打击和威慑了侵权盗版活动。
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卢卫表示,如果把中国互联网看作一艘迎风破浪的巨轮,那创新与规范好比是推波前行的双桨。一方面,创新是互联网的基因和灵魂;另一方面,互联网市场离不开规范和秩序。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法规局副局长李长喜认为,尽管我国互联网立法在过去10多年里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互联网法律体系基本成形,但整个体系还有待进一步优化,未来可以把相关立法重点向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3个领域倾斜。
腾讯公共战略研究部总经理、腾讯研究院秘书长司晓认为,“互联网+”的发展加快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交叉融合,致使利益竞争进一步白热化,同时也将不可避免的与固有渠道发生冲突,也由此引发了企业间的各类纠纷案件。尽管国内法律政策制定没有成熟的国外案例可供参考,但这也为规则制定者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可以根据我国的产业实践制定新的规则。(记者方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