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关于京文
京文团队
合作联盟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十八
 
  事毕览观五台,寻古刹清凉。……清凉寺中庭有巨石如船,名“清凉
 
石”,纵横十余尺,高丈余,重数十吨。石身苔藻斑驳,遍体纹理飞动,隐然
 
有灵气,似远古高士化身。其沉稳坚厚,古意萧远,寂然独在,不正如辅成先
 
生吗?先生远行已近百日,谁知其所终极?依先生心性,必会寻此清幽之地以
 
避嚣尘,托体崇山而岿然静卧。有天风流荡,万籁谐响,巨木俯仰,群鹤环
 
翔,,又有幽泉濯之,云霞蔚之,丰草绣其锦缛,冷梅献其芳馥,伴朝暾夕
 
曛,夜月晓星,闻晨钟暮鼓、梵呗法音。于千山万壑中得大自在,历万世而不
 
坠,同日月而永光。
 
  呜呼先生!呜呼先生!
 
[1]摘录未按原作顺序、体例。凡辅成先生的言、文都不用括号。抄录所置段
 
落、编号,与原作无涉。
 
  [2]问题是:“结合列宁在《唯批》中的观点,康德的物自体(应当)就有
 
存在的理由。对否?”
 
  [3]参见注14
 
  [4]均参见(一)内之2、3两段抄录
 
  [5]均参见(一)内之2、3两段抄录
 
  [6]即亚里斯多德
 
  [7]原句引自刘孝标《辩命篇》
 
  [8]许先生是大哲学家。著有《相对论驳议》、《与爱因斯坦讨论的两个问
 
题》等名篇,深得爱因斯坦赞许,二人相见甚欢。留学归国,任教几所名校。
 
1957年被毛氏打成“右派”,从此再无成就。1974年英年早逝,令人不胜惋
 
惜!许先生与周先生相知极深。
 
  [9]应为1989年。
 
  [10]陆诗《书愤》。全文如下:“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
 
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
 
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按:钱钟书先生注:“伯仲间”用杜
 
甫《咏怀古迹》句,称赞诸葛:“伯仲之间见伊吕”。
 
  [11]陆诗《小园》之一:“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阴阴一径斜。卧读陶诗
 
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
 
  [12]应为1992年元月。
 
  [13]巴门尼德(Parmenides),出身贵族,生卒年月不详,但长于苏格拉
 
底。他的学说主要表现在他留下的残篇《论自然》一书中。据希腊哲学史的记
 
载,“他接受了克塞诺芬尼的一神论中的唯一的、永恒的、不动不变的、绝对
 
的观念,进一步提出了关于‘存在’的学说,真正确立起爱丽亚学派的理
 
论。”
 
  巴氏认为,“真理和通向真理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承认唯一真实的乃是
 
永恒不动变的‘存在’。”巴氏认为,“存在是存在的,是不可能不存在的
 
(这是真理之路);或者,存在是不存在的,非存在必然存在(这是意见之
 
路)。”巴氏认为“区分存在与非存在是最重要、最具决定性的”。巴氏认
 
为,“存在是连续的‘一’,唯一无二,没有任何虚空,不可分割。”
 
  以上所注均请参阅《古希腊哲学》:“巴门尼德的存在论”。
 
  (据录音整理)